
光度儀:光度測量與分析的重要工具
一、光度儀的基本原理和功能
光度儀是一種用于測量物質濃度或吸收率的光學儀器,其主要通過測量物體對光線的反射、吸收或散射程度來實現這一目的。常見的光度儀類型包括球形光度計和分光光度計。
二、球形光度計的操作流程
1. 準備工作:
- 確保環境穩定且沒有振動。
- 清潔并調整光源和樣品室。
2. 測定前的準備工作:
- 檢查所有連接線是否牢固。
- 根據需要設定測試條件(如溫度、濕度等)。
3. 測試:
- 將試樣放入樣品室。
- 調整透射比調零旋鈕至最大值。
- 關閉電源開關后等待一定時間以確保結果準確。
4. 讀數:
- 打開電源開關,指示燈亮起表示已開啟。
- 在屏幕顯示數據之前不要觸摸顯示屏。
5. 記錄:
- 記錄測試結果以及相關的參考數值。
三、分光光度計的操作步驟
1. 準備:
- 準備好待測物,確認樣本量符合要求。
2. 設置:
- 定義檢測波長范圍(可選),選擇合適的入射光源和濾光片。
3. 標定:
- 使用標準溶液進行標定,確定其準確性。
4. 測量:
- 將試樣放在樣品室中,調節相關參數(如吸光度校準)。
5. 記錄:
- 記錄測量值和相應的標準值。
四、波長大小的區別
不同波長的光對于某些物質有特定的吸收特性,因此在分析時需使用特定波長的光。紫外可見光譜通常被用于檢測分子中的化學鍵,而紅外光譜則更常用于研究材料結構。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選擇合適的檢測波長,提高分析的精確性和效率。
無論是球形光度計還是分光光度計,它們都是科學實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,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理解物質性質,并為各種領域提供重要的數據分析支持。